独家记忆|高考,仍然是青春成长的印记

2017-06-07

新闻标题

今天——6月7日

全国的高考家庭、教育界都沉浸在同一个话题里

中国高考恢复40周年
小编寄语

40年,让一个呀呀学语的孩童成长为“不惑”中年;

40年,中国高考录取率从4.8%变为40%,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;高考从“一考定终生”,变成春考、艺考、自招等人才选拔多维同步的评价体系,“人才”的定义丰富化。

赶在下午上海高考作文题出炉的同时,突然感慨:回望4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,无论高考制度如何变革,它依然是检验我们努力的一个砝码,依然是青春破茧成蝶的一个标志,依然值得我们尊重。


❂ 70-80年代中期:个人与社会命运相连  

1977年,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,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虽然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,但参考人数占适龄青年总数,不值一提。这一年的分省考试,北京作文题是《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》。

与此类似,恢复高考的前5年,作文题多数围绕个人抱负,深刻烙下时代背景。从1978年《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》,到1979年将《第二次考试》改写一篇《陈伊玲的故事》。

这期间,据有关资料测算,1977—1981年,普通高考录取率分别为4.8%、6.6%、5.9%、6%、5.5%,远低于“文革”前五年的高考录取率。高考还是少数人实现阶级晋升的手段,“一考定终生”的制度根深蒂固。

进入80年代,作文题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初期展现个人抱负,体现社会变革与个人抱负唇齿相依的关系,中期以后更关注社会的变革和鼓励变革,这是一个时代特点。1981年《毁树容易种树难》、1982年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》、1983年漫画《这下面没有水,再换个地方挖》。基于当时刚恢复高考制度,高校停止招生、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因素影响,国家鼓励考生为家国命运而努力,同时也是对无法参与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适龄青年的自我救赎的鼓励



❂ 80年代后期-90年代:找到自我与放飞个性  

80年代后期,受改革开放浪潮影响,中西思维的碰撞,青年有梦想,有迷惘。作文题鼓励青年以开放式心态,正视并剖析社会现象,勇于提出青年一代的设想。如1986年,作文题《树木�森林�气候》、1987年《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》、1989年《高考报志愿》。后者更是将考生置入时代背景,探讨个人抱负与国(班主任)、家(父母)冲突时,如何抉择的现实问题。

到了90年代,《带刺的玫瑰花》和后面连续几年的作文考题《圆》、《近墨者黑》、《动口与动手》等一样,充满了辩证思维,折射出社会鼓励考生直面自我、认知自我的学风。90年代后期,鼓励个性、放飞自我的调性,磅礴而出。如1995年《鸟的评说》、1998年《坚韧——我追求的品格》、1999年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》。

反观当时的高考背景,据有关资料测算,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8年,高考录取率开始从11.6%升至36%,高考竞争程度虽有所缓解,但仍然是“金榜题名难”。事实上,这时的大学教育还是典型的“精英教育”。



20世纪:关注内在修为和精神传承 

2000年以后,中国高考的关注点,从个性放飞过渡到青年一代的精神传承,这与当时的高考录取率、多元评价体系逐步相关。到2015年,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3700万人,位居世界第一;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%,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更多的人能有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,“精英教育”逐步变成“大众教育”。考上大学已经不是稀罕事,现在大家更关注的是考上的是不是好学校、好专业。

这期间,高考作文题一直围绕“诚信”(2001年高考作文题)、“公正”(2003年作文题《感情亲属和对事物的认知》)、“信任”(2002年作文题《心灵的选择》)等话题,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内在精神品质。2010年后,全国卷作文题给与考生的思考空间更多,意味着人才评价体系的多元化。2010年《路径》、2013年新课标版《经验与勇气》、2014年《两人过独木桥》和《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》,要在这样的命题下,写出新意阐明立场,考生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。



       实际上,高考作文题变化的曲线,也是高考选拔制度的变化轨迹。如今,考生选择性扩大了,“多元评价”的教育要求实现了,高考也不再是学生上升的唯一通道,出国、自招都能从容实现。

        回望中国高考40年作文题,身处每一个阶段的青年,都是幸运的,因为高考作为一个评价体系,对于磨砺青春、证明自我,是一杆不变的秤;在未来更多元的时代里,它依然有庄严存在的理由,依然值得我们尊重。


致敬2017年高考

以梦想的名义致青春

今夏,我们一起穿越河西走廊

1300公里河西走廊的绝美风光

2000年历史的光辉与沉淀

20名学霸的分组对抗

学霸们请带上你们的智慧和勇气

一起去享受这场与众不同的视觉与心灵盛宴吧

点击下图,领取属于你们的毕业大礼




扫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

首页 | 新闻中心 | 课程体系 | 咨询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公司邮箱
Copyright © 2017 昂立国际教育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20871号-6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958号
400 888 6186
全国合作咨询热线
4008886186